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在长沙岳麓山下 湖南大学校园中 有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 公元976年(北宋开宝9年) 岳麓山寺庵林立 环境优美 潭州太守朱洞 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 创建了岳麓书院 历经各代 兴学不变 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 初创时 有讲堂5间 斋舍52间 讲堂是老师教学的场所 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 兼有住宿的场所 这种中开讲台 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 公元999年(北宋咸平2年) 经州守李允则扩建后 书院的讲学 藏书 供祀三个基本规制 已然形成 1926年 省立湖南大学成立 校名匾额悬于岳麓书院大门 并以岳麓书院校舍为第一院 目前 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 绵延千年的教育 学术文化与研究传统 在此赓续 1015年(北宋祥符8年) 北宋第三位皇帝真宗御笔 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清嘉庆年间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的银联悬于书院山门 意思是说楚国人才辈出 岳麓书院更是英才聚集之地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是清末书院学监程颂万题 意为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 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1933年 该联曾移挂湖南大学图书馆 1938年毁于日军轰炸

1984年 湖南大学根据旧照复制 复挂于书院内 1917年 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 校长宾步程撰写“实事求是” 作为校训悬挂于此 鼓励学生崇尚科学 追求真理 毛爷爷在1916-1919年间 曾三次寓居岳麓书院 实事求是四个字影响了一代伟人 也影响了后来的中国 现在看到的这两把椅子 是书院的一宝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和教育家张栻 就在这里展开了著名的朱张会讲 据说会讲高峰竟三天三夜不下讲坛 前来听讲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人山人海 他们骑来的马 把书院池里的水都喝干了 这次精彩的会讲 推动了宋代理学 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成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不朽佳话 这是乾隆十三年 山长王文清定的岳麓书院学规 全文108字 共18条 前10条讲如何为人 后8条讲如何为学 文字简单明了 却蕴含深意 如时常关怀父母 拒交损友 读书必须过笔 今日事今日毕等等 短短18条 表达出岳麓书院务实认真 又注重人伦人格的教育理念 2023年 马英九先生大陆行访问湖南大学 参观了岳麓书院和科学馆 湖大校长就赠送了岳麓书院学规 的拓片 开办岳麓书院的初衷

不是为培养获取功名利禄的人 而是要成就传道济民之才 站在国家建设 文化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的角度 来培养人才 先后涌现出王夫之 陶澍 魏源 曾国藩 左宗棠 谭嗣同 黄兴 蔡锷 毛泽东 李达等 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 这是1950年 毛爷爷为湖南大学题写的校名 这是当年毛爷爷居住过的地方 简简单单 非常朴素 朱熹 张栻两人不止有会讲 他们还观日于岳麓山顶 张栻筑台 朱熹题额 赫曦台 明代王守仁有“振衣直上赫曦台”诗句 后来逐渐荒废 清乾隆年间 山长罗典在书院前建了一个“前台” 道光年间的山长欧阳厚均偶然发现 赫曦台原始碑刻 为存朱熹故迹 将“前台”改 名为“赫曦台” 岳麓书院几经战火摧毁 又几次重建于废墟之上 就如同传承不绝的中华文脉 更彰显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

院以山名,山以院盛,千年学府传于古
@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 @长沙旅游 @古建筑 @历史文物

Leave A Reply